
News
最新消息
別急著跟從「蔡依林時間」!關鍵是規律、睡夠、睡得好
最近社群上掀起一波台灣天后蔡依林Jolin「早睡風潮」!不少人跟著固定時刻上床,卻出現兩種情況:要嘛躺很久睡不著,要嘛凌晨四點就醒來。宸曜國際醫療體系創辦人、台大醫院神經外科兼任主治醫師陳湧仁醫學博士表示,原因其實不複雜——『每個人的生理時鐘不同,把自己硬套進別人的作息』,等於逆著自身節律走,睡不著或過早醒來就成了常態。
睡眠品質好,身體代謝才會跟著好!
陳湧仁說明,早睡是好事,但更關鍵的是「規律」與「總時數」。
當作息穩定、睡眠充足時:
- 褪黑激素能穩定生理時鐘;
- 生長激素在夜間前段深睡期分泌,有助修復與代謝;
- 瘦素/飢餓素維持食慾平衡。
反之,睡不夠會讓食慾失控、代謝下滑、發炎壓力升高。與其追逐他人的就寢表,不如先把固定起床時間與每日總時數顧好;多數人前半夜深睡比例較高,越能在夜間前段進入深睡,修復效率越好。
各年齡睡眠建議(一般情況,依個體可微調)
- 1 歲以下嬰兒:約 16 小時(含多段小睡)。
- 1–3 歲幼兒:約 12–13 小時(含白天 2–3 小時小睡)。
- 4–12 歲兒童:10–12 小時。
- 13–29 歲青年:約 8 小時(可落在 7.5–9 小時區間視個體差異)。
- 30–60 歲成人:7–8 小時。
60 歲以上長者:5.5–7 小時;若白天精神佳、功能穩定,可視為充足;若嗜睡或注意力差,應檢視睡眠品質(如呼吸中止、疼痛、藥物影響等)。
此外,陳湧仁強調:「睡夠」與「睡好」要同時達標。若常超過 30 分鐘仍難入睡、半夜頻繁醒來或醒後像沒睡,代表品質仍不足,需檢視作息、環境與健康因素。
早睡當然是好事,但別把自己硬塞進流行且不適應的就寢時間。找到屬於你的節奏,規律且睡夠,身體自然會把代謝、體重與精神狀態拉回正軌。若已調整仍困擾,建議與專業團隊討論,從睡眠品質入手會更有效。
和宸曜一起,把每一晚都睡好
想了解自己的最佳就寢時段、深睡比例與可能的睡眠風險?歡迎透過宸曜國際醫療體系專業團隊,了解睡眠與代謝風險評估與專業諮詢(含作息校準、環境優化與個別化建議),把每一晚睡好,讓每一天更有力!
本文著作權屬“ 宸曜國際醫療 ”所有,未經同意不得擅自轉載或引用。
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