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腺癌能活多久?各期存活率、治療方式一次看!
- 品牌中心
- 2024年10月22日
- 讀畢需時 8 分鐘
已更新:3月18日

圖片來源:Stockcake
在台灣,肺腺癌是最多人罹患的一種肺癌。初期難以察覺到症狀,容易錯過黃金救援時間而降低存活率。
肺腺癌非常常見,除了前立委陳文茜以外,前副總統蕭萬長、前副總統陳建仁、陳佩琪(前臺北市長柯文哲的夫人)也都是肺腺癌患者;而演員文英(2009年離世)、歌手鳳飛飛(2012年離世)等都因罹患肺腺癌離世。
很多患者不菸不酒、生活正常,仍得到肺腺癌,更令不少人感到納悶的是,為什麼肺腺癌好發於女性?究竟肺腺癌是什麼?肺腺癌原因為何?罹患肺腺癌還可以活多久?本篇文章將從初期到末期依序分析每期肺腺癌的狀況,帶您了解每期肺腺癌存活率,為後續照顧做安排。
肺腺癌是什麼?肺腺癌三大致命點請注意
◆ 肺腺癌致命點一:無痛症狀輕難察覺
肺腺癌是肺癌的其中一種,也是台灣人最容易罹患的肺癌種類。
肺腺癌發源自肺泡,位在肺部外緣。因肺部少有末端神經,造成罹癌初期「無痛無感」,讓人們難以察覺,發現時通常已經步入中晚期。
肺腺癌常見的症狀有咳嗽不止、胸悶胸痛、喘不過氣、體重異常下降等。實際狀況通常因人而異,如果上述症狀已持續一段時間,就必須前往醫院檢查、盡早治療。
◆ 肺腺癌致命點二:罹癌因子隨處可見

圖片來源:Stockcake
肺腺癌成因分為遺傳基因問題與周遭環境刺激。
遺傳基因問題:有肺癌家族史者,罹患肺癌的可能性是沒有肺癌家族史者的兩倍。因此有相關家族病史者需要特別注意。
周遭環境刺激:在當代都市中,空氣裡不少廢氣油煙與重金屬,也增加了人們吸收肺腺癌的因子的機率。如吸菸、二手菸、炒菜油煙、工業金屬廢氣汙染等都會造成肺部的負擔。
◆ 肺腺癌致命點三:肺腺癌的存活率低
肺癌存活率會隨著發現的時間越來越晚而下降:初期的存活率還有90%,但到了末期的存活率就只剩下10%,又因難以在初期時就察覺,其高致死率仍讓人聞風喪膽。
肺腺癌分期:肺腺癌可以活多久?

圖片來源:Stockcake
肺腺癌屬非小細胞肺癌(Non-small cell lung cancer,簡稱 NSCLC)。依據AJCC TNM的分類方式,肺腺癌會依據腫瘤在體內的程度和位置來分類,每期的症狀嚴重程度和存活率也不同。
AJCC TNM分類原則:
主要腫瘤的大小和範圍(T):腫瘤有多大?是否已壓迫到附近的結構或器官?
擴散至附近淋巴結(N):癌症是否擴散至附近淋巴結?
擴散(轉移)至遠端部位(M):癌症是否擴散至遠端器官,如大腦、骨骼、腎上腺、肝臟、或其他肺部?
◆ 肺腺癌一期能活多久?
肺腺癌第一期在手術後存活率大多都超過73%。此時的癌症腫瘤只停留在單側肺部(Localized),尚未入侵其他身體部位,症狀輕微不明顯,但也最難在此時就發現罹癌。
另外,其實在肺腺癌一期之前還有一個0期,但0期時的腫瘤只停留在氣道內壁細胞的頂層,尚未入侵肺組織,通常不列入存活率的計算。
◆ 肺腺癌二期能活多久 ?
肺腺癌第二期在手術後存活率為56~65%。此時腫瘤可能已經阻塞氣道,擴散至肺周圍的淋巴結(Regional),並出現更多症狀,身體也會愈加疲憊。
◆ 肺腺癌三期能活多久?
肺腺癌第三期在手術後存活率為12~41%。此時腫瘤已經成長到會侵犯身體其他部位(Distant)如食道、胸膜、胸壁、氣管、心臟等器官。
◆ 肺腺癌四期能活多久?
肺腺癌第四期在手術後存活率為10%以下。此時的肺部大部分都被癌細胞入侵,癌細胞也擴散到更遠處的器官和淋巴結(Distant),如肝臟、骨骼或大腦。其症狀也會最為嚴重,嚴重危及生命安全。
從此可知,肺腺癌越至後期就越難存活,定期檢查與提高警覺才能預防最糟的情況發生。
另外,美國癌症協會使用SEER資料庫資料,將癌症分期依照擴散程度分成三期。兩種不同的分類與計算方式的簡單比較如下表,皆可做為評估的參考。
肺腺癌分期存活率比較(SEER與AJCC TNM分類法) | |||||
SEER | SEER | SEER | AJCC TNM | AJCC TNM | AJCC TNM |
SEER分期 | 分類說明 | 五年內相對存活率 | AJCC TNM分期 | 分類說明 | 存活率 |
Localized | 癌症只停留在單一肺部內。 | 65% | 第一期 | 癌症只停留在單一肺部內。 | 超過73% |
Regional | 癌症已擴散至肺部外至附近的結構或淋巴結。 | 37% | 第二期 | 可能已經阻塞氣道,擴散至肺周圍的淋巴結。 | 56~65% |
Distant | 癌症已擴散到身體的遠端部位,例如大腦、骨骼、肝臟或其他肺部。 | 9% | 第三期 | 癌症已侵犯身體其他部位 | 12~41% |
第四期 | 肺部大部分都被癌細胞入侵,同時也擴散到更遠處的器官和淋巴結 | 10%以下 |
肺腺癌治療大解密:盡早發現提高肺腺癌初期存活率
◆ 肺腺癌治療方式有哪些?
肺腺癌的治療方式主要包含手術治療、放射治療、化學治療、標靶治療、免疫治療,及早發現與選對治療方式,是提高存活率的主因。但因個人體質與癌症期數不同,所適用的治療方式也不一樣。
◆ 肺腺癌初期需要化療嗎?肺腺癌療方挑選原則
肺腺癌第一期不一定要化療。肺腺癌第一期因癌細胞尚未侵犯到周遭組織,通常可以手術切除,化療通常是用在其手術後的輔助治療,降低復發的風險。從此例可知,並不是所有癌症都必須使用化療或其他特定療法。
每個療法都有自己的優缺點,例如化學治療雖然常見,但對健康細胞的影響也大,長者較無法承受,此時改成較具針對性的標靶治療更能對症下藥。
因此,在挑選療方前,必須先了解自己的體質,以及檢查肺腺癌目前是位於第幾期,才能找到適合的療方。
想知道更多癌症治療細節?點這裡觀看>>>癌症治療要花多少錢? 癌症費用分析大解密
◆ 肺腺癌復發機率有多高?肺腺癌治療後照顧指南

圖片來源:stockcake
肺腺癌手術後的復發死亡率在仍有 30% 至 55%,也有治癒後5年仍復發的案例。此外,多數患者的肺功能都會在手術後下降,增加潛在的健康風險。
肺腺癌的治療不僅限於手術,術後仍需輔助治療與藥物控制。此外,療程結束後可能出現副作用,因此維持良好營養、遠離危險因子,是肺腺癌治療後,恢復身體健康的重要關鍵。以下是幾項建議,有助於提升生活品質與健康狀況:
肺腺癌治療後的生活調整
戒菸並遠離二手菸環境。
外出戴口罩,避免吸入汽機車廢氣。
保持通風,若家中烹飪,應開啟抽油煙機。
定期回診,與醫師保持聯繫,持續監測健康狀況,必要時及時就醫。
尋求支持,與家人、朋友分享自身情況,獲得情感支持。
輔助治療,可搭配中醫療法與心理支持,幫助舒緩壓力。
使用科技監測,透過穿戴裝置或手機App追蹤身體狀態,如活動水平、睡眠品質與營養攝取,幫助自主管理健康。
肺腺癌治療後的營養調整
術後可能因藥物或放療影響食慾,導致疲倦或食慾不振,可參考以下方法:
均衡飲食,多攝取蔬果,避免加工食品與高油脂食物。
計算營養攝取,每日蛋白質攝取量應達 體重 × 1.5 克,熱量攝取達 體重 × 35 大卡。
適量補充營養素,如維生素C、魚油,有助於修復與免疫力提升。
提升食慾,可採少量多餐,選擇易吞嚥食物,進食前飲用酸梅湯、洛神茶或果汁促進食慾。
補充體力,攝取高蛋白或高熱量食品。
提升免疫力,可補充維生素B群、維生素C、蛋白質、益生菌與硒,幫助造血與免疫系統恢復。
透過適當的生活與營養調整,可有效降低治療帶來的不適,維持身體健康與生活品質。
想知道如何找到最專業的癌後照顧團隊?點這裡觀看 >>> 癌症權威醫院怎麼挑?你需要專科醫療團隊!這間癌症醫院推薦給你
肺腺癌如何檢測:癌症檢測推薦,讓專業帶您把握黃金期
肺腺癌若能及早發現,將能大幅提升存活率。為了提升早期發現率,國民健康署自111年7月1日起,將肺癌篩檢納入國內的第五癌篩檢項目,提供高風險族群(如具肺癌家族史或重度吸菸者)每2年一次免費的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(LDCT)檢查。
這項措施已被證實能有效早期發現肺腺癌、提升存活率。對於晚期肺腺癌,基因篩檢可以找出特定基因突變點(如EGFR突變),進而決定最佳的治療方式。
需要篩檢的族群包括:50 至 74 歲且具有肺癌家族史的男性、45 至 74 歲且具有肺癌家族史的女性,以及 50 至 74 歲且有 30 包/年以上吸菸史但戒菸未超過 15 年的重度吸菸者。這些族群應每 2 年接受一次免費的 LDCT 檢查。
◆ 肺腺癌檢測推薦一:循環腫瘤細胞CTC檢測
CTC是指自癌症患者腫瘤脫落進入血液中的細胞。透過檢測CTC細胞,可以發現它們是否隨著血液循環擴散到特定部位,導致癌症的出現。
CTC檢測主要適用於以下情況:
檢測癌症是否發生
評估治療效果
追蹤康復後的身體狀況
不管是否是哪個階段的患者,都可以利用CTC檢測自己的健康狀況,判斷體內癌細胞是否有增生或轉移。
CTC檢測主要透過抽血進行,不只無侵入性,更無需擔心放射線造成的傷害,檢測流程更加簡便。此外,CTC檢測還能夠在腫瘤很小時就提出警示,在罹癌初期或癌症復發前及時發現,以便及早開始治療。
看這了解更多肺腺癌循環腫瘤細胞CTC檢測細節>>>循環腫瘤細胞CTC檢測與免疫細胞分析
◆ 肺腺癌檢測推薦二:代謝體檢測
代謝體是指人體中小分子代謝物的濃度變化,此變化會被生理、病理、遺傳及生活習慣所影響。濃度數值可用於計算疾病風險分數,可以做為了解自身罹患疾病風險的參考。
目前代謝體變化可以為代謝、血管、呼吸、肌肉骨骼和神經系統疾病和癌症等的發病提供多種資訊。
代謝體檢測會運用核磁共振譜學(NMR)技術來檢測病患的血漿代謝物數據,再以機器學習的方式進行疾病風險評估與計算,全程無侵入,不會對身體造成額外影響。
看這了解更多肺腺癌代謝體檢測細節>>>代謝體檢測
◆ 肺腺癌檢測推薦三:免疫系統檢測
免疫系統是人體主要對抗外來病菌的細胞集合,通過分析體內免疫細胞的數量和活性,可以幫助了解當下的健康狀態,進而達到預防癌症與評估疾病風險的成果。
免疫系統功能下降跟生活習慣有關,如長期處於高壓環境、營養不均衡、缺乏運動等等都會使免疫力下降。
宸曜國際醫療提供的免疫細胞檢測僅需抽血進行,透過分析血液中特定細胞的平衡變化,可以了解人體是否有罹患疾病的風險。
看這了解更多肺腺癌免疫系統檢測細節>>>免疫系統檢測
肺腺癌檢測方法比較 | 胸部X光檢查(傳統) | 環腫瘤細胞CTC檢測 | 代謝體檢測 | 免疫系統檢測 |
檢測方法 | 使用X光圖判斷是否有腫瘤。 | 抽血檢測CTC細胞 | 運用核磁共振譜學技術檢測血漿代謝物數據。 | 抽血檢測淋巴細胞群以觀察免疫系統中特定細胞的平衡 |
特點 |
|
|
|
|
本文著作權屬宸曜國際醫療所有,未經同意不得擅自轉載或引用。
參考資料:
第一期國家癌症防治計畫
Treatment Choices for Non-Small Cell Lung Cancer, by Stage
Incidence of local recurrence and second primary tumors in resected stage I lung cancer
Recurrence after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NSCLC